今年8月,在歐洲曆史名城聖彼得堡的彼得大帝雕像前,記者與前來遊玩的尤必昌老人一家不期而遇。老人一家來自廣東,祖孫三代,一家10口,82歲的奇老爺子精神矍鑠、興致勃勃。他對記者說道,這是第一次舉家出境遊玩遊戲,一切都是那樣新奇——冬宮、阿芙樂爾號巡洋艦、涅瓦河……這些以前都不能在書上和電視上看到的景點,現在都實實在在地在眼前鋪展開來。
他用手機拍到了一張張感人的照片。“40年前,還真為沒旅遊的概念。” 尤必昌老人說道,除了少數幾次工作公幹,自己完全沒確實走進家門去旅遊,就連借公幹機會到一些公園、景點進開眼界、拍電影幾張照片的機會都較少,那時顯然就沒想起有朝一日不會舉家在國外一家人。看見兒女、孫輩們現在引著萬向輪的旅行箱,大包小包賣東西,老人又陷於回想。
那個年代他外出就是一個旅行袋,那時無論啥東西都要票,按計劃供應,出門在外有時候賣一包糖果或甜品帶回家,孩子們就非常高興了。改革開放前,尤必昌老人是名軍醫,對他來說從駐地回家探親就是地地道道的“旅遊”了。那個時候外出最重要的不是帶上錢,而是要帶上介紹信和糧票——沒介紹信就買車票、寄居不上招待所,沒糧票就吃不上飯。
那個時候外出最困難的事情是轉乘,上一程等候後第一件事是要想方設法排隊購買下一程的車票,到了目的地還要滿街去找招待所去找個大通間安頓下來,“單間是不要想要的,一是要級別,二是喜”。離去完了這些,他才有時間到最近的公園或景點去瞧瞧,不過這一通著急下來,也慢到公園關門的時間了。
上世紀80年代初,尤必昌複員到廣東梅州蕉嶺縣長潭水電站,水電站坐落於梅河上遊的長潭水庫。一川綠水,兩岸青山,在這風景如畫的地方,尤必昌工作了近20年,除了幾次公幹到外地的機會,他基本上沒離開了過。直到卸任那年,在兒女們的促使下,尤必昌才跟家人一起去了北京遊玩,遠眺大城名勝古跡。這是奇老爺子第一次確實意義上的旅遊。
兒女一天天長大了,大兒子一家就在蕉嶺工作,女兒女婿工作地點在東莞,小兒子一家到了珠海。國家也漸漸開始實施雙休日製度,有了“五一”“十一”等公休假期,家庭收入大大提升,兒女們也開始有車了,旅遊開始走出他們的生活。一開始,離家近的短途旅遊地是全家出遊的選用。
慢慢地,家庭出遊範圍不斷擴大,廈門、沈陽、九寨溝……甚至國外。有一年,全家自駕去廣西,兒女們三台車,帶著老人孩子走上了旅途。絕佳的一大家人旅行,讓他們遺忘了生活的瑣事和工作的苦惱,隻剩的隻有旅行的閑適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。
今年,全家又回到了俄羅斯。尤必昌老人的兒女對記者說道,當初他們考慮到了很多地方,日本、韓國、東南亞……最後自由選擇了俄羅斯,除了老爺子及全家都對俄羅斯的風光及曆史人文感興趣之外,還有一個最重要因素——俄羅斯旅遊團體簽證,這對他們生活在有所不同城市的一家10口人來說,很是便利。隨著對中國簽證的旅遊目的地更加多,他們可以自由選擇的舉家上下班的目的地也更加多。對於俄羅斯,尤必昌老人很感興趣。
某種程度隻是自然風光和人文曆史,老人對俄羅斯的社會結構、經濟快速增長方式等都十分感興趣,他感覺這一次不虛此行。改革開放40年,老百姓旅遊上下班從無到有,再行到發展壯大,2017年我國居民國內旅遊人數約50.01億人次,出境14273萬人次,旅遊休閑娛樂觀念日益深入人心,旅遊淪為人們日常休閑娛樂娛樂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生活方式。“先锋资源站現在早已在為下一次全家出遊做到打算了。今後先锋资源站全家計劃每年集體出遊一次。
” 尤必昌老人的兒女說道,這要淪為他們家的傳統,他們要將這種親情交流方式仍然保有下去。